2025年9月10日,学校召开庆祝2025年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后勤服务中心荣获“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同时,王慧、陈锡荣、封超颖、唐定钟、王云海五位同志分别被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工作者”称号。此次表彰不仅是对后勤团队长期默默奉献的高度肯定,也标志着学校对后勤保障工作在学校整体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进一步认可。

荣获“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稳”字托底、“暖”字着色
后勤服务中心笃信“后勤稳则校园稳”,把餐饮、交通、宿管、保洁、防疫等千头万绪的“保障清单”做成“服务答卷”。中心班子带头研判风险、补齐短板,将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贯穿食堂采购、宿舍调配、车辆调度等关键流程,让“保障”升级为“服务”,让“服务”衍生“育人”。
改革攻坚期,中心党支部把主题党日搬进后厨灶台、交通车厢、宿舍楼道,全年发展入党积极分子3人,把后勤员工拧成“一股绳”;同步推出食堂采购管理办法、2025版经营方案和交通车“瘦身”计划,累计节省经费85.22万元,新开永顺大道、知识城线两条“民心线路”,把教职工的“急盼愁难”变成“好评点赞”,在柴米油盐与车轮滚滚间跑出了高校后勤的“加速度”与“暖温度”。
二、“微光成炬”——看后勤人如何把平凡岗位干成闪光舞台

王慧同志带领团队完成1178间毕业生宿舍深度保洁、94组化粪池专项清理和登革热防控,累计核验住宿信息1.8万条、协同收缴住宿费22.49万元;通过购置洗地机、升级人行道冲洗设备,每年节省清洁经费1万元。她以“零投诉、零事故”为永恒坐标,把“后勤小事”做成“育人大事”,充分诠释了新时代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陈锡荣同志把自营食堂经理的每一道岗位职责都写进凌晨4点的灯光里:先逐车核对票据、抽检农残,用成本核算工具算清每一毛钱的毛利;随后巡查留样柜、消毒间,现场纠偏温度、时间,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勺尖;10点开餐前,他已收集完师生意见,为菜单微调备好第一手数据;傍晚高峰一过,他把当日运营数据录入系统,为第二天菜单、采购和成本管控备好“坐标”。正是这份365天如一日的全流程坚守,让食堂在市、校级飞行检查中连续“零扣分”,师生满意度稳居榜首。

王云海同志16年扎根广金后厨,把“安全、成本、创新”写进食谱:牵头制定烹饪温度、时间“双控表”,用数据测算餐量,连续4年实现食品安全零事故;四季更迭菜单,春添鲜蔬、夏配凉卤、秋推炖品、冬供暖汤,周周深度清洁、日日亮灯迎生,以锅铲为笔,在柴米油盐间绘出师生“舌尖幸福”的最美味道。

封超颖同志入职6年来“身兼数岗”——每月精准梳理公务车加油、维保等全维度数据,为校园“车轮上的后勤”搭建实时可查的数字化台账;每天化身公文交换员,风雨无阻准时送达每一份文件,实现“零延误、零泄密”。她用键盘与脚步双重丈量责任,以细致与坚韧诠释平凡岗位上的不凡担当。

唐定钟同志14年如一日把责任写进扫帚:重构排班和垃圾分类路线,效率提升30%,责任区窗明几净、零投诉;暴雨积水、落叶高峰、疫情消杀等急难任务,他总能带领团队圆满完成。平日把清洁工具当“教具”,拾金不昧、帮扶师生,用扫帚丈量校园温度,让“服务育人”在每一寸光洁地砖上闪光。

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中心将继续以师生需求为导向,深化“智慧后勤、绿色后勤、人文后勤”建设,努力打造“有温度、有品质、有尊严”的后勤服务体系,为学校“改大申博”建设提供坚强保障。